跳到主要內容

遲到的打球紀錄

星期二突然抓回失蹤已久的感覺
發現自己又開始知道自己在打什麼了
這樣講似乎很玄
不過有常在打球或比賽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啥

總之就是慢慢抓回那種知道自己在發什麼球
然後能夠事先預測對方可能的回球
所以星期二整天打得都頗順
當然還是有輸啦,但輸的兩場都是自己耍白痴或偷懶而輸的:p

最近的進步,不知道是不是跟我恢復每天做仰臥起坐跟伏地挺身的習慣
在擺速上似乎有加快的趨勢
當然啦,可能只是心理作用罷了

至於比賽經驗上
終於體會到克服接發球恐懼的毛病了
尤其是對到keith的那幾場(他的rate大約2100左右)
之前會被他的發球所迷惑,尤其是那顆衝我反手的長球
後來第1場第五局,想說就卯起來硬推
沒想到發現其實還頗容易處理的
所以就在驚險中拿到第一場勝利
在會處理他那個發球後,接下來的兩場就輕鬆許多
而且也開始敢直接閃正手接發球
總之就是輕鬆獲勝啦,哈哈

不過目前我有個老毛病
上星期日跟nick打的時候又出現
就是我在對手開始防守時,我反而會變得不積極進攻
因為想說對手輕鬆打,我就變得有點心不在焉
這實在是個很不好的習慣啊,改進改進!

最後就是我的球拍最近震得很厲害
尤其是打正手時,整個就一直震啊
希望不是球拍快掛的徵兆
拜託一定要撐到我回台灣才掛啊....慘....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桌球運動的未來在哪?

之前看到客家新聞雜誌針對新埔桌訓做的報導:台灣乒未來 裡面很清楚地介紹了新埔桌訓,以及點出不少台灣桌球界的問題 甚至,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台灣運動界的共有問題 請先看這兩段影片吧 (如果只想看裡面提到的問題,請直接看第2段; 但我強力建議從第一個影片開始看,因為可以看到葉教練用心帶球隊,還有球員們很認真用心練球的過程)

[讀書心得] 【當上主管後。只能默默崩潰? 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

  趁著連假用一個完整的空檔看完了這本【當上主管後。只能默默崩潰? 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中文書名聳動但其實英文原名的意義更為重要,作者用一個輕鬆但又有結構性的方式來分享她在 FB 從菜鳥主管到資深主管的心路歷程與心得,也讓這本書在可閱讀性與知識豐沛性上得到良好的平衡。 這本書很適合給[將要第一次當主管、剛當上主管的朋友們],但其實對於已經當過主管多年的朋友,也是一本適合回頭檢視自己身為主管的足與不足之處,也因此這本書會被我列為未來在某個時間點重新拿出來重新閱讀的清單之中。 ------ 後面聊些看這本書的反思過程想到的事情: (講在前面,今天提到的這些工作經歷,對我來說都是無止境地學習,不管一開始走到某一條路徑是否為自主的選擇,但我真心都很感謝這一路上的機緣,不然我沒有機會走到目前這個方向) 先做一些背景回顧 : 其實從博班畢業回台以後,我在學術圈的工作歷程跟大部分走學術研究出身的朋友不太一樣,簡單來說,以[研究、教學、服務]的正常學術生涯路徑通常會是:  a. 研究為主; 教學次之; 服務的部分先做系所內部的事,待升等完開始兼任學校教學/行政單位主管 b. 先做研究但因為到了一個新成立的系所,所以要參與很多的前期規劃/招生/制度建立,本質上"研究"還是重心,但教學服務的比重相對較多 但以我的狀況來說,剛回台的前三年一開始的路徑跟"b"很像,只是我在教學及服務上的比重反而遠超過了研究,而且當時因為學程的人手不足,所以可以算是包辦了[教學者、規劃者、各種行政執行者、甚至還要跟長官去募款]等多重角色,甚至在第四年以後到現在為止,我更早開始參與了院級到校級的整體規劃執行(通常菜鳥助理教授要等級提升後才會參與的),等於是一開始就不是先學習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而是先學會規劃並建立一組新的行政團隊。 上述這一段聽起來輕描淡寫,但我想身在學界的朋友應該可以理解這些事情對於有志於以學術研究為主的人來說,會造成多少的阻礙。的確,無可否認這間接影響了後來我要留在學界的些許障礙,甚至也讓我在某個時間點決定跳進了某一間新創以嘗試不同的方向。 不過我最終還是回來學術圈這一個路徑,但其實我非常感謝這些經驗,因為到現在行政同仁跟我抱怨說『邱老師,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