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轉錄]壓歲錢的來歷 (二)

壓歲錢的來歷 (二)
【文/王書輝】

饋歲
 
唐代詩人徐夤在其詩作〈病中春日即事寄主人尚書二首〉中,有「臘內送將三折股,歲陰分與五銖錢」句,可見唐代已有在歲末年終贈與金錢的做法,也就是後來所說的「饋歲」,只是我們還不能確知這是否已是當時遍行於某地的民間習俗。宋代以後,饋歲之俗逐漸在一些地區風行。宋仁宗嘉祐七年,蘇軾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於是寫下詩篇數首寄予其弟子由,其中一首的詩題是:「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據此可知「饋歲」就是人們在歲末年終時,相互饋贈禮物以傳達問候與祝福之意。至於所送之物,在蘇軾詩中亦可窺見: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寘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富人事華靡,綵繡光翻座。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官居故人少,里巷佳節過。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在過年迎新「為歡恐無及」的氣氛裡,無論貧富高下,人們的心情必得保持愉悅,所以此時可以容許「假物不論貨」,人人皆得按其生活環境或經濟狀況選擇自己能力所及的禮品相贈。富有人家自可隨意挑選貴重之物送人;貧困者的財力雖不如人,但也只須盡己之力即可。這樣的行為多少反映了社會上助弱扶傾的救濟精神。民間的饋歲風俗,與皇家的臘日賞錢有一共通之處,就是在歲末年終日常開銷龐大之時,由經濟能力較佳者以金錢或物質資助經濟能力較差者,使人無分貴賤,皆能安心過年。我們在清初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所描述的「歲暮雜務」裡,可以看到這種救濟精神的具體反映──「送節禮,謝先生,助親友餽炭金」,這些都可視為古代饋歲習俗的延續,而其中的「助親友餽炭金」,正是濟貧救弱之舉。

壓歲盤
除夕夜守歲迎接正旦的習俗由來已久。而在漫漫長夜之中,消夜自是不可或缺的守歲良伴。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卷六〈除夜〉裡提到:「是日內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周密的《武林舊事》卷三〈歲除〉也說:「後苑修內司各進消夜果兒,以大合簇飣凡百餘種。」可見宋代宮廷除夕夜的消夜製作精巧,品類繁多。民間除夕守歲,自也有其因應之道,這就是後來所說的「壓歲盤」。

另一方面,正旦之日是一年的起始,人們送舊迎新、展望來年,自然也期待往後能過著綽有餘裕的好日子,因此金錢也就成為過年所必備的符瑞之一。清代流行於過年期間將銅錢編成龍形置於?腳,稱之為「壓歲錢」。「壓歲盤」與「壓歲錢」的得名,或許就是取「壓祟」的諧音,冀求以金錢的富貴氣鎮壓邪祟,寄寓祈求福祿平安之意。而這種祈求富貴的心態,自然也反映在對晚輩的祝福之上。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裡說:「以綵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顧祿《清嘉錄》卷十二描寫的壓歲風俗則更為豐富:

長幼度歲,互以糕果朱提相賚獻,謂之「壓歲盤」;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置橘荔諸果於枕畔,謂之「壓歲果子」,元旦睡覺時食之,取讖於吉利,為新年休徵。

又引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云:「杭俗,兒童度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置之臥所,曰壓歲錢。」詩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餳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清末李鑑堂編纂《俗語考原》收錄了「壓歲錢」一條,則點出了壓歲錢與壓歲盤的關係:

舊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兒女者,用盤盒之屬,雜盛果品食物,互相餽贈,謂之壓歲盤。按宋時除夕內司意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盒,見《夢粱錄》,此遺意也。~未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桌球運動的未來在哪?

之前看到客家新聞雜誌針對新埔桌訓做的報導:台灣乒未來 裡面很清楚地介紹了新埔桌訓,以及點出不少台灣桌球界的問題 甚至,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台灣運動界的共有問題 請先看這兩段影片吧 (如果只想看裡面提到的問題,請直接看第2段; 但我強力建議從第一個影片開始看,因為可以看到葉教練用心帶球隊,還有球員們很認真用心練球的過程)

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

: 我看GIS系列的順序是: Ghost In The Shell:stand alone complex(TV版) Ghost In The Shell:innocence(電影版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