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唱片封面展 視覺呈現經典爵士

唱片封面展 視覺呈現經典爵士
民生報/記者吳維豪/報導

爵士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是藍色憂鬱還是低沉渾厚?「爵士唱片封面展」用視覺呈現經典爵士風味!2005台中爵士音樂節活動期間,特別邀請環球唱片爵士樂知名品牌Verve合作,於爵士長廊規劃「唱片封面展」戶外影像輸出,提供旗下經典專輯封面與民眾分享。

Verve 從1944年成立以來,對於音樂錄音的紀錄累積就已經是一座寶藏,於五○與六○年代著名插畫與風格獨特的攝影師作品,經常被運用至專輯封面上,也讓當時的爵士樂錄音,就像是藝文與流行資訊庫一般,樂迷不僅可以聽到精采的演奏錄音,同時專輯封面還提供繪畫與攝影藝術的經典傑作,讓人在聽覺之外,多了一種賞心悅目的樂趣。

為提供了解爵士樂或剛入門爵士樂民眾深入了解爵士名人的機會,除了精采封面呈現,更加入爵士名人文字說明,欣賞具有風格的爵士唱片封面外,也能夠藉由文字認識Louis Armstrong路易阿姆斯壯、Count Basie貝西伯爵、Duke Ellington艾靈頓公爵、Billie Holiday比莉哈樂黛、Charlie Parker查理帕克、Cannonball Adderly加農砲艾得利、Chet Baker查特貝克等爵士名人。

「爵士長廊/唱片封面展」10/22~11/06於經國綠園道展出,撘配爵士音樂節,感受秋天午後的爵士音樂及爵士長廊的特色,美食、好酒,值得你親自走一趟,體驗浪漫十足的爵士音樂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桌球運動的未來在哪?

之前看到客家新聞雜誌針對新埔桌訓做的報導:台灣乒未來 裡面很清楚地介紹了新埔桌訓,以及點出不少台灣桌球界的問題 甚至,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台灣運動界的共有問題 請先看這兩段影片吧 (如果只想看裡面提到的問題,請直接看第2段; 但我強力建議從第一個影片開始看,因為可以看到葉教練用心帶球隊,還有球員們很認真用心練球的過程)

FW: 以毒攻毒、種痘不得痘──人類戰痘的免疫史 (中)

【文/江漢聲(作者為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如果要說「以毒攻毒」,那麼同樣在十八世紀出現的「順勢療法」(Homeopathy)才是最激烈的一種另類療法。德國的哈內曼(C. FS. Hahnemann)觀察金雞納樹皮發熱,用來治療瘧疾的熱很有效,於是他提出以症狀相似的狀況來治療症狀,像辣椒治療發燒、鴉片治療昏睡症;他說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治療疾病的根本,所以他反對「對抗性」的治療,像以鎮靜劑來治療亢奮,或抗菌劑來殺菌,他的用藥原則是以少量的藥物來加強生命力,使生命力元氣增加,就可以消除症狀。這些藥物如果大量或過量中毒就是病人的病因,所以他把任何酊劑都稀釋成為無害的藥物做各種病的治療。這種療法馬上在歐美廣為流行,甚至有「同源療法」(isopathotherapy)的學派產生,主張直接用疾病的病源來治病,像以淋病膿汁治淋病,口服寄生蟲來治寄生蟲,如此「以毒攻毒」的作法也太荒謬了一些。 中國人最早迎戰天花 其實那時候最毒的傳染病是天花,「以毒攻毒」的理論似乎就是免疫學的靈感,但並沒有人想到用在天花。十八世紀時,天花在歐洲已散佈了至少兩百年,沒人知道它從什麼地方來,只知道它愈來愈普遍,在所有傳染病中,像天花這種容易感染給小孩的最為凶猛,有20%到40%的死亡率。在1719年一次流行中,巴黎就死了1萬4千人,1770年印度死亡人數超過300萬,全歐洲沒有一個國家不受其蹂躪,據估計,十八世紀共奪走歐洲6000萬人的性命。這種病毒感染,會使一個人突然高燒、頭痛、背痛、嘔吐和譫妄,進入緊急狀況,到三、四天後,皮膚出現紅色斑點,幾天後轉變成膿泡。這些膿泡多半出現在臉部眼睛,也會出現在前臂、四肢,如果病人存活下來,幾個星期後膿泡會結痂脫落,但就留下永遠無法消除的疤痕,稱之為天花。在十七、十八世紀間,全倫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帶著天花,而三分之二的盲人是由於天花所引起的。 在東方的中國,似乎更早受到天花的毒害。在古籍《皇帝內經》中並無記載,所以相傳是漢代馬援西征所帶回來的傳染病,在東晉開始流行,稱之為「虜瘡」,隋唐時則稱為「豌豆瘡」。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已有詳細敘述,〈時氣皰瘡候〉中認為這種全身都是的皰瘡,行如登豆,又稱「登豆瘡」,外形紫黑,則毒氣重;到了宋朝才稱為豆瘡,後來改「豆」為「痘」;明朝時天花已經常流行而成為一種常見的疾病。 相當於西方十七世紀的中國明朝末年,中國天花流行的情況據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