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TV] Boardwalk Empire - All I want is an opportunity. This is American, who stopping you?


Boardwalk Empire,HBO今年秋季檔的大作


於 September 19, 2010首播,第一季將有12集


由於首映的收視率打破2004年由Deadwood這部影集所保持的HBO收視紀錄


HBO在September 21, 2010已經宣佈這部已經得到第二季的續約


下面這個是這部影集的預告






 



 


這部影集改編自Neslson Johnson 的 Boardwalk Empire: The Birth, High Times, and Corruption of Atlantic City



由 The Saprano的編劇 Terence Winter擔任改編劇本的工作


但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拍攝這部影集的想法,是由大導演 Martin Scorsese 馬丁史柯西斯 所開始的


他甚至親自執導拍攝這部影集的第一集,還擔任整部影集的監製


並且希望後面集數的導演能延續第一集所營造出來的風格


 


(以下資料整理自Wiki還有其他網路資源)


這部影集的背景設定,是設定在1920年左右的 Atlantic City, New Jersey


第一集就發生在美國當時著名的全國禁酒令實施的前後幾天,也就是 January 16, 1920當天


這部片(書)基本上算是真人真事所改編而成


主角是 Enoch "Nucky" Thompson (影射當時的 Enoch Lewis "Nucky" Johnson)


Enoch L. Johnson出生於January 20, 1883, Galloway Township, New Jersey


為當時在Atlantic City的重要政治人物,同時也是地下黑幫的重要人士


他在1909年在共和黨的 Atlantic County Republican Committee中擔任秘書這個重要職務


並在1911年承繼因貪污被治罪的Louis Kuehnle,而成為Republican political organization的領導者


並掌控了整個Atlanta City的所有政經相關事務,開始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1920年到1933年,這段禁酒令執行的期間,他成為地下私酒買賣的重要人物


更掌控了當時Atlantic City大量的賭博及色情行業


在他的帶領下,Atlantic City也成為當時美國重要的私酒釀造城市


並與其他東岸的犯罪組織結合成一個稱為 Seven Group 的組織


下面這張是當時最有名的一張照片,他與其他犯罪組織頭頭(包括Al Capone),開會完一起走出來的照片


 


到1939年,他因為稅金的相關問題,而被關進大牢,也結束了他對Atlantic City的統治


直到 August 15, 1945,他才從監獄被放出來;


被釋放出來之後,他還是保有一些影響力,不過整體而言已經遠遠不如從前了


最後,他在 December 9, 1968這一天去世,結束傳奇的一生


 


這部影集應該會以Enoch L. Johnson作為中心


敘述在禁酒令實施以後,Atlantic City的整個興盛到衰敗以及腐敗貪污的故事


所以將會大量牽扯到貪污、私酒釀造、賭博、色情行業這個地下社會


從長度超過一小時的第一集看起來,Martin Scorsese非常有野心地要把這部拍成一個史詩式的大作


故事裡面有些是虛構人物,但也有真實人物,例如 Al Capone 這位芝加哥傳奇黑幫人物


看預告,後面似乎還會牽扯到當時惡名昭彰的3K黨


以第一集的格局還有內容來說,真的拍得很細緻,又很有質感


雖然這集主要在鋪陳角色跟背景


但如果未來這部片的水準能維持現狀,我相信這部一定有入圍Emmy Award的機會啊!


 


片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桌球運動的未來在哪?

之前看到客家新聞雜誌針對新埔桌訓做的報導:台灣乒未來 裡面很清楚地介紹了新埔桌訓,以及點出不少台灣桌球界的問題 甚至,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台灣運動界的共有問題 請先看這兩段影片吧 (如果只想看裡面提到的問題,請直接看第2段; 但我強力建議從第一個影片開始看,因為可以看到葉教練用心帶球隊,還有球員們很認真用心練球的過程)

[讀書心得] 【當上主管後。只能默默崩潰? 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

  趁著連假用一個完整的空檔看完了這本【當上主管後。只能默默崩潰? 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中文書名聳動但其實英文原名的意義更為重要,作者用一個輕鬆但又有結構性的方式來分享她在 FB 從菜鳥主管到資深主管的心路歷程與心得,也讓這本書在可閱讀性與知識豐沛性上得到良好的平衡。 這本書很適合給[將要第一次當主管、剛當上主管的朋友們],但其實對於已經當過主管多年的朋友,也是一本適合回頭檢視自己身為主管的足與不足之處,也因此這本書會被我列為未來在某個時間點重新拿出來重新閱讀的清單之中。 ------ 後面聊些看這本書的反思過程想到的事情: (講在前面,今天提到的這些工作經歷,對我來說都是無止境地學習,不管一開始走到某一條路徑是否為自主的選擇,但我真心都很感謝這一路上的機緣,不然我沒有機會走到目前這個方向) 先做一些背景回顧 : 其實從博班畢業回台以後,我在學術圈的工作歷程跟大部分走學術研究出身的朋友不太一樣,簡單來說,以[研究、教學、服務]的正常學術生涯路徑通常會是:  a. 研究為主; 教學次之; 服務的部分先做系所內部的事,待升等完開始兼任學校教學/行政單位主管 b. 先做研究但因為到了一個新成立的系所,所以要參與很多的前期規劃/招生/制度建立,本質上"研究"還是重心,但教學服務的比重相對較多 但以我的狀況來說,剛回台的前三年一開始的路徑跟"b"很像,只是我在教學及服務上的比重反而遠超過了研究,而且當時因為學程的人手不足,所以可以算是包辦了[教學者、規劃者、各種行政執行者、甚至還要跟長官去募款]等多重角色,甚至在第四年以後到現在為止,我更早開始參與了院級到校級的整體規劃執行(通常菜鳥助理教授要等級提升後才會參與的),等於是一開始就不是先學習建立自己的研究團隊,而是先學會規劃並建立一組新的行政團隊。 上述這一段聽起來輕描淡寫,但我想身在學界的朋友應該可以理解這些事情對於有志於以學術研究為主的人來說,會造成多少的阻礙。的確,無可否認這間接影響了後來我要留在學界的些許障礙,甚至也讓我在某個時間點決定跳進了某一間新創以嘗試不同的方向。 不過我最終還是回來學術圈這一個路徑,但其實我非常感謝這些經驗,因為到現在行政同仁跟我抱怨說『邱老師,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