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06 3.31. 爵士樂裡的BASS

主題:爵士樂裡的BASS

主講人:蘇重

時間:3/30(四)pm 6:30

地點:活大107

參加對象:所有人(不限學生)

有人說,Double Bass在演奏爵士樂的時候,才有最寬廣的表現空間;也有人說,Double Bass,是最溫暖,最接近心跳的聲音。

準備和爵士愛樂社的同學們聊這個主題之前,曾經事先做了個簡單的網路問卷調查,第一段的[有人說]其實都是網友們提出來的意見。

在漫長的爵士樂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眾多的偉大低音樂器演奏者,不論演奏的是低音大提琴、電貝斯、大提琴,或者是土巴號,都曾經有人立下經典模範,甚至改變了爵士樂的發展方向。

然而,關於爵士樂的Bass,可以提出的問題多了:

艾靈頓公爵樂團麾下的吉米布蘭頓(Jimmy Blanton)怎麼樣改變了過往單純的「低音打拍子」的形式,而為樂團增添了搖擺質素?讓約翰柯川為他寫下了傳世經典<Mr. P.C.>的保羅錢伯斯(Paul Chambers),是怎麼樣了不起的演奏者?(在我們的迷你問卷調查當中,有一半的參予者都提到錢伯斯的名字)

查爾士明格斯(Charles Mingus)是怎麼樣的一位樂手?他為什麼帥到會寫下名字叫做<Pithecanthropus Erectus>、<Oh Lord Don’t Let Them Drop That Atomic Bomb On Me>的曲子?蓋瑞皮考克(Gary Peacock)難道真的只會混在Keith Jarrett三重奏裡面,整天跑日本賺錢?被本地樂評(也包括我啦)捧上天去的戴夫荷蘭(Dave Holland)真的有這麼厲害?查理海登(Charlie Haden)在搞什麼鬼?NHOP是誰?為什麼一大堆唱片裡都看到一個名字叫雷布朗(Ray Brown)?

在我們的小小調查裡,所有人都喜歡Double Bass,而對電貝斯比較沒有興趣,可是,這麼一來,日本雜誌喜歡說的[史上最強Bass Player]賈可(Jaco Pastorious)顏面何存?史坦利克拉克(Stanley Clarke)、馬可仕米勒(Marcus Miller)、賈瑪拉丁(Jamaaladeen Tacuma)大概也都不太爽。再說,光把Double Bass跟[溫暖]二字連在一起,好像也不太對得起玩前衛實驗的貝瑞蓋(Barry Guy)老兄喔。

最後一個問題,星期四,我真的講得完這麼多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桌球運動的未來在哪?

之前看到客家新聞雜誌針對新埔桌訓做的報導:台灣乒未來 裡面很清楚地介紹了新埔桌訓,以及點出不少台灣桌球界的問題 甚至,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台灣運動界的共有問題 請先看這兩段影片吧 (如果只想看裡面提到的問題,請直接看第2段; 但我強力建議從第一個影片開始看,因為可以看到葉教練用心帶球隊,還有球員們很認真用心練球的過程)

FW: 以毒攻毒、種痘不得痘──人類戰痘的免疫史 (中)

【文/江漢聲(作者為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如果要說「以毒攻毒」,那麼同樣在十八世紀出現的「順勢療法」(Homeopathy)才是最激烈的一種另類療法。德國的哈內曼(C. FS. Hahnemann)觀察金雞納樹皮發熱,用來治療瘧疾的熱很有效,於是他提出以症狀相似的狀況來治療症狀,像辣椒治療發燒、鴉片治療昏睡症;他說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治療疾病的根本,所以他反對「對抗性」的治療,像以鎮靜劑來治療亢奮,或抗菌劑來殺菌,他的用藥原則是以少量的藥物來加強生命力,使生命力元氣增加,就可以消除症狀。這些藥物如果大量或過量中毒就是病人的病因,所以他把任何酊劑都稀釋成為無害的藥物做各種病的治療。這種療法馬上在歐美廣為流行,甚至有「同源療法」(isopathotherapy)的學派產生,主張直接用疾病的病源來治病,像以淋病膿汁治淋病,口服寄生蟲來治寄生蟲,如此「以毒攻毒」的作法也太荒謬了一些。 中國人最早迎戰天花 其實那時候最毒的傳染病是天花,「以毒攻毒」的理論似乎就是免疫學的靈感,但並沒有人想到用在天花。十八世紀時,天花在歐洲已散佈了至少兩百年,沒人知道它從什麼地方來,只知道它愈來愈普遍,在所有傳染病中,像天花這種容易感染給小孩的最為凶猛,有20%到40%的死亡率。在1719年一次流行中,巴黎就死了1萬4千人,1770年印度死亡人數超過300萬,全歐洲沒有一個國家不受其蹂躪,據估計,十八世紀共奪走歐洲6000萬人的性命。這種病毒感染,會使一個人突然高燒、頭痛、背痛、嘔吐和譫妄,進入緊急狀況,到三、四天後,皮膚出現紅色斑點,幾天後轉變成膿泡。這些膿泡多半出現在臉部眼睛,也會出現在前臂、四肢,如果病人存活下來,幾個星期後膿泡會結痂脫落,但就留下永遠無法消除的疤痕,稱之為天花。在十七、十八世紀間,全倫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帶著天花,而三分之二的盲人是由於天花所引起的。 在東方的中國,似乎更早受到天花的毒害。在古籍《皇帝內經》中並無記載,所以相傳是漢代馬援西征所帶回來的傳染病,在東晉開始流行,稱之為「虜瘡」,隋唐時則稱為「豌豆瘡」。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已有詳細敘述,〈時氣皰瘡候〉中認為這種全身都是的皰瘡,行如登豆,又稱「登豆瘡」,外形紫黑,則毒氣重;到了宋朝才稱為豆瘡,後來改「豆」為「痘」;明朝時天花已經常流行而成為一種常見的疾病。 相當於西方十七世紀的中國明朝末年,中國天花流行的情況據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