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Good Old Days

P_20130315_075942  


回台灣後,把放在舊家的 CD 搬到新家去後
但就堆在一邊,也沒多花時間整理
今天早上出門前看到這一疊 Mini-LP 纸盒版 CD
這批大約是在 2004 - 2006 年間,也就是出國唸書之前買的

還記得當時常常有以下場景出現:
1. 隨性逛到唱片行,發現某位樂友也在場
兩個人隨口聊個幾句,接著就埋頭繼續挖寶

2. 當年台北爵士派還在辦的時候
聚會結束後,幾個樂友浩浩蕩蕩地殺到唱片行敗家
順便補齊剛剛才聽到的專輯

3. 『甚麼?誠音(or 大眾、玫瑰等)下的專單來了?』
聽到這句,大家互相報馬通知
過沒多久,就看到熟面孔又出現在同一地點

很可惜的是隨著mp3等數位音樂格式的崛起,實體唱片(行)也跟著漸漸式微
再加上其他各式各樣的因素
這些場景都很難再次重現,只能在回憶中尋找

以下場景發生過很多次
友:『現在 mp3 等數位音樂格式這麼方便,為甚麼你還是堅持要買實體唱片 ?
(這裡指 CD,黑膠是另一個我還不敢碰的大坑』
我總是回:『這些事物,虛擬數位的東西,對我而言始終缺乏了一種真實感
買一張 CD,我可以坐下來聽音樂,
可以欣賞CD封面設計,還可以慢慢讀 liner note 的文字
至少到目前為止,只有實體唱片能帶給我這些滿足感
所以我堅持還是要繼續買 CD』

我現在坐下來聽音樂的時間比以前少很多
固定聽音樂的時間,只剩下開車到學校的那段空檔
甚至逛唱片行的次數也許只剩以前的1/10不到

mp3 也真的比 CD 方便得多
現在買了 CD 會習慣轉 mp3,開車時才方便聽
我能接受 CD 遲早會被取代的事實
但在 CD 完全消失之前
我還是會繼續堅持買實體唱片,逛實體唱片行的習慣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桌球運動的未來在哪?

之前看到客家新聞雜誌針對新埔桌訓做的報導:台灣乒未來 裡面很清楚地介紹了新埔桌訓,以及點出不少台灣桌球界的問題 甚至,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台灣運動界的共有問題 請先看這兩段影片吧 (如果只想看裡面提到的問題,請直接看第2段; 但我強力建議從第一個影片開始看,因為可以看到葉教練用心帶球隊,還有球員們很認真用心練球的過程)

FW: 以毒攻毒、種痘不得痘──人類戰痘的免疫史 (中)

【文/江漢聲(作者為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如果要說「以毒攻毒」,那麼同樣在十八世紀出現的「順勢療法」(Homeopathy)才是最激烈的一種另類療法。德國的哈內曼(C. FS. Hahnemann)觀察金雞納樹皮發熱,用來治療瘧疾的熱很有效,於是他提出以症狀相似的狀況來治療症狀,像辣椒治療發燒、鴉片治療昏睡症;他說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治療疾病的根本,所以他反對「對抗性」的治療,像以鎮靜劑來治療亢奮,或抗菌劑來殺菌,他的用藥原則是以少量的藥物來加強生命力,使生命力元氣增加,就可以消除症狀。這些藥物如果大量或過量中毒就是病人的病因,所以他把任何酊劑都稀釋成為無害的藥物做各種病的治療。這種療法馬上在歐美廣為流行,甚至有「同源療法」(isopathotherapy)的學派產生,主張直接用疾病的病源來治病,像以淋病膿汁治淋病,口服寄生蟲來治寄生蟲,如此「以毒攻毒」的作法也太荒謬了一些。 中國人最早迎戰天花 其實那時候最毒的傳染病是天花,「以毒攻毒」的理論似乎就是免疫學的靈感,但並沒有人想到用在天花。十八世紀時,天花在歐洲已散佈了至少兩百年,沒人知道它從什麼地方來,只知道它愈來愈普遍,在所有傳染病中,像天花這種容易感染給小孩的最為凶猛,有20%到40%的死亡率。在1719年一次流行中,巴黎就死了1萬4千人,1770年印度死亡人數超過300萬,全歐洲沒有一個國家不受其蹂躪,據估計,十八世紀共奪走歐洲6000萬人的性命。這種病毒感染,會使一個人突然高燒、頭痛、背痛、嘔吐和譫妄,進入緊急狀況,到三、四天後,皮膚出現紅色斑點,幾天後轉變成膿泡。這些膿泡多半出現在臉部眼睛,也會出現在前臂、四肢,如果病人存活下來,幾個星期後膿泡會結痂脫落,但就留下永遠無法消除的疤痕,稱之為天花。在十七、十八世紀間,全倫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帶著天花,而三分之二的盲人是由於天花所引起的。 在東方的中國,似乎更早受到天花的毒害。在古籍《皇帝內經》中並無記載,所以相傳是漢代馬援西征所帶回來的傳染病,在東晉開始流行,稱之為「虜瘡」,隋唐時則稱為「豌豆瘡」。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已有詳細敘述,〈時氣皰瘡候〉中認為這種全身都是的皰瘡,行如登豆,又稱「登豆瘡」,外形紫黑,則毒氣重;到了宋朝才稱為豆瘡,後來改「豆」為「痘」;明朝時天花已經常流行而成為一種常見的疾病。 相當於西方十七世紀的中國明朝末年,中國天花流行的情況據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