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工商服務] 布魯斯威力 兔 Blues Power II;台北愛樂電台 - 台北爵士夜,4/10 (六) 晚上12點

布魯斯威力 兔  Blues Power II;台北愛樂電台 - 台北爵士夜,4/10 (六) 晚上12點


以下轉自蘇重在臉書的Note


 



(台北愛樂電台,FM99.7,"台北爵士夜"節目,藍調系列專題:布魯斯 威力,每週六凌晨12:00,四月四日首播)



(前文引言...)一如節目主持人Daniel Shen在非撕不可 當中的留言:「兒童節凌晨首播,共襄盛舉者計有安室奈美
惠、桑田佳佑、吳俊霖〈AKA伍佰〉、蔡振南、陳建年、羅紘武、...,還有東歐的、阿拉真主的藍調等不勝枚舉,就是沒半個老黑。客倌您評評理,這是什麼鬼藍調節目啊這是?!」



首播第一集,只是一點"藍調這玩意兒其實挺好玩"的印象

所以播了一大堆受到藍調影響的世界各國音樂,特別是四

台灣歌手的演唱,希望給大家一點點"布魯斯其實就在你
身邊"
的感覺。

(引言結束)





至於布魯斯威力兔-4/11零時也就是Blues Power第二集的內容是什麼呢?前一篇介紹了前面六首
歌曲,現在,我們繼續:



7. "Roll Over Beethoven"--Chuck Berry

8. "Johnny B. Goode"--Chuck Berry

一九五零年代搖滾樂初起時的先鋒,他的作品裡有濃厚的藍
調
風味,"Johnny B. Goode"這首帶有勵志色彩的搖滾歌曲,好萊塢還不惜
鉅資,拍了一部關於這首歌曲創作始末的紀錄片,片名叫做"回到未來"‧‧‧‧‧‧



9. "Bo Diddley"-Bo Diddley

1950年代早期搖滾的重要創作歌手,他的名字很怪,樂

也很怪,他唱了一首跟自己名字一樣的歌曲,這更怪‧‧
‧‧‧‧



10. "Texas Flood"--Steve Ray Vaughan

漂亮的吉他音色,純粹的藍調風味,苦練成才的白人藍調新

望,卻因為飛機失事而英年早逝,非常可惜,這首"德州
淹大
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1. "Bessie Smith"--Bob Dylan

迪倫伯有兩大功績:首先,他是近代最讚的創作歌手(有"

一"嗎?要加"之一"嗎?)

其次,他讓吉米 罕醉克斯Jimi Hendrix勇於以歌手的身份出道(逃)‧‧‧‧‧‧



12. "The Fat Man"--Fats Domino

早期搖滾樂最受歡迎的幾位歌手之一,也是一位傑出的鋼琴
家,
為什麼他跟Chuck Berry、Bo Diddley的名氣後來沒有貓王這麼響亮?知名度差距
這樣大?傻孩子,FATS、CHUCK、BO他們三個都是黑人‧‧‧‧‧‧



13. "What I'd Say"--Ray Charles

超讚的歌手,超讚的歌,他的事蹟拍成了電影"雷之心靈傳
奇"
‧‧‧‧‧‧



14. "A Different Kind of Blues" --Andre Previn

作曲家/指揮 普列文同學寫了首樂曲叫做"一種不同的藍調",管弦樂團

配JIM HALL、SHELLY MANN等等爵士名家一起玩的一首古典樂曲,這普列文的
藍調,不同在哪裡呢?‧‧‧‧‧‧



15. "The Boogie Woogie Boy"--Albert Ammons

Ammons的演奏有多好呢?他跟幾個鋼琴家朋友193
0
在紐約的轟動演出,掀起了所謂的"Boogie Woogie狂潮",他所吸納的藍調傳承,跟他所影響的
後世樂手都是難以估計的,他是Blue Note唱片公司成立的第一位音樂家,事實上Blue
Note的老闆亞弗萊恩就是因為聽到Albert Ammons的演奏,才決定開唱片公司的‧‧‧‧‧





兩個小時的節目,其實很快,再下一週,我們會來談點不一
樣的
東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桌球運動的未來在哪?

之前看到客家新聞雜誌針對新埔桌訓做的報導:台灣乒未來 裡面很清楚地介紹了新埔桌訓,以及點出不少台灣桌球界的問題 甚至,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台灣運動界的共有問題 請先看這兩段影片吧 (如果只想看裡面提到的問題,請直接看第2段; 但我強力建議從第一個影片開始看,因為可以看到葉教練用心帶球隊,還有球員們很認真用心練球的過程)

FW: 以毒攻毒、種痘不得痘──人類戰痘的免疫史 (中)

【文/江漢聲(作者為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如果要說「以毒攻毒」,那麼同樣在十八世紀出現的「順勢療法」(Homeopathy)才是最激烈的一種另類療法。德國的哈內曼(C. FS. Hahnemann)觀察金雞納樹皮發熱,用來治療瘧疾的熱很有效,於是他提出以症狀相似的狀況來治療症狀,像辣椒治療發燒、鴉片治療昏睡症;他說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治療疾病的根本,所以他反對「對抗性」的治療,像以鎮靜劑來治療亢奮,或抗菌劑來殺菌,他的用藥原則是以少量的藥物來加強生命力,使生命力元氣增加,就可以消除症狀。這些藥物如果大量或過量中毒就是病人的病因,所以他把任何酊劑都稀釋成為無害的藥物做各種病的治療。這種療法馬上在歐美廣為流行,甚至有「同源療法」(isopathotherapy)的學派產生,主張直接用疾病的病源來治病,像以淋病膿汁治淋病,口服寄生蟲來治寄生蟲,如此「以毒攻毒」的作法也太荒謬了一些。 中國人最早迎戰天花 其實那時候最毒的傳染病是天花,「以毒攻毒」的理論似乎就是免疫學的靈感,但並沒有人想到用在天花。十八世紀時,天花在歐洲已散佈了至少兩百年,沒人知道它從什麼地方來,只知道它愈來愈普遍,在所有傳染病中,像天花這種容易感染給小孩的最為凶猛,有20%到40%的死亡率。在1719年一次流行中,巴黎就死了1萬4千人,1770年印度死亡人數超過300萬,全歐洲沒有一個國家不受其蹂躪,據估計,十八世紀共奪走歐洲6000萬人的性命。這種病毒感染,會使一個人突然高燒、頭痛、背痛、嘔吐和譫妄,進入緊急狀況,到三、四天後,皮膚出現紅色斑點,幾天後轉變成膿泡。這些膿泡多半出現在臉部眼睛,也會出現在前臂、四肢,如果病人存活下來,幾個星期後膿泡會結痂脫落,但就留下永遠無法消除的疤痕,稱之為天花。在十七、十八世紀間,全倫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帶著天花,而三分之二的盲人是由於天花所引起的。 在東方的中國,似乎更早受到天花的毒害。在古籍《皇帝內經》中並無記載,所以相傳是漢代馬援西征所帶回來的傳染病,在東晉開始流行,稱之為「虜瘡」,隋唐時則稱為「豌豆瘡」。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已有詳細敘述,〈時氣皰瘡候〉中認為這種全身都是的皰瘡,行如登豆,又稱「登豆瘡」,外形紫黑,則毒氣重;到了宋朝才稱為豆瘡,後來改「豆」為「痘」;明朝時天花已經常流行而成為一種常見的疾病。 相當於西方十七世紀的中國明朝末年,中國天花流行的情況據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