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轉錄] 俄羅斯──舊帝國和新帝國

正文在下面
註:俄羅斯這部份完全不熟悉,姑且不論南方朔的論點對錯,裡面的內容還是有值得看或學的

中國時報    E7/人間副刊           2007/01/31
《2007台北國際書展-「俄羅斯.新印象」4之1》俄羅斯──舊帝國和新帝國
【南方朔】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的俄國文化史家塔吉亞娜.格奧爾吉耶娃,在近著「俄羅斯文化史:歷史的與現代」裡,曾這樣說到當今俄國的一種心情:──現在,社會上經常提出一些令人忐忑不安的問題:「我們將何去何從?」、「我們的黃金時代到哪裡去了?」答案是,「我們將要在廢墟中徘徊。」而這種不安的心情,凡經常關切俄羅斯近況的皆不難理解。自從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整整一個十年裡,俄國都走在持續衰敗的方向上,西方都直接稱它為「失敗的國家」。因為在這十年裡,它不但由「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帝國形式無存,甚至連鬆散「獨聯體」也都難以為繼。蘇聯帝國的骨牌由最外圍的波蘭、捷克、匈牙利倒起,一直倒向帝國本身。而葉爾欽當政九年,除了帝國崩塌外,更嚴重的,乃是他以自由民主之名而行貪汙腐化之實。而最讓人不可置信的,乃是葉爾欽在第一任總統的末期,以「私有化」之名而賤賣國產,短短兩年內,居然製造出了廿七個十億美元級的超級富豪。至於俄羅斯人民則在盧布持續貶值下,民不聊生,葉爾欽任內,俄國人口持續減少,平均壽命則告降低,最高時一年減少了七十五萬人。蘇聯的民主化所造成的災難,舉世少見,葉爾欽自動下台前,他的支持度只剩下百分之八。  
        一九九九年,葉爾欽自料天怒人怨,難得善終,遂選擇KGB出身的普亭為繼承人而自動下台,交換條件則是普亭當權後,不得對葉爾欽的所做所為加以清算。而自普亭上台迄今,由於拜國際石油天然氣漲價之賜,的確已明顯好轉。從二○○六年起,俄國已首次超過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國。由於石油外匯增加,它也在二○○六年提前清償了二三七億美元外債,由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再加上拜國際動亂之賜,從二○○五年起,俄羅斯也首次取代美國,成了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國。二○○五年高曼投資銀行的全球市場分析部門主管歐尼爾(JimO'Neill)提出所謂的「金磚四國論」,宣稱到了二○三○年,俄國的經濟規模將超過歐盟,於是國際熱錢洶湧而至,從二○○五年十二月卅日至二○○六年十二月廿九日的這一年裡,俄國股市淨升百分之七十。由於國勢再起,加上歐洲為了伊拉克問題而和「民主帝國」的美國漸行漸遠,因此由德國前總理施諾德所倡議的「法德俄結盟」也告加速,這包括二○○五年歐俄中印合作的伽利略衛星計劃正式啟動。二○○六年俄國購入「
歐洲航空防衛集團」(EADS)百分之五點二股權;二○○六年法德俄三國高峰會,決定加強歐俄石油天氣合作,並建跨波羅的海油管,以免將來受到美國控制下的烏克蘭及波蘭等國的干擾。以及俄德中決定建造長達九千八百公里的歐亞大鐵路,預定三年完成。
        因此,今天的俄國已不再是「失敗的國家」。但經濟環境的好轉,卻也使得俄國與美國間新回合的爭霸開始出現,並有可能將俄國推回到新帝國的舊路。
  其實,眾所週知,美國過去最歡迎的乃是葉爾欽這樣的領袖,因而儘管他貪腐濫權,民不聊生,美國仍稱他為「民主英雄」,這也應了西方諺語所說的「敵人的讚美,其可怕大過惡魔的咀咒」。及至普亭掌權,俄國形勢好轉,於是美國對俄國的新圍堵的攻勢遂告加速展開。二○○四年烏克蘭的「橙色革命」、二○○五年吉爾吉斯的「水仙革命」,現在都業經布希親口承認,是美國對俄的策略性做法,要在俄國週邊製造出環狀的親美政圍堵圈。也正因此,從二○○五年底,俄國對烏克蘭實施中斷天然氣的懲罰,即可視為俄國要收服烏克蘭的攻勢作為。二○○六年「獨聯體」高峰會,美國策動烏克蘭、亞美利亞、喬治亞、土庫曼拒絕赴會,則可看成是對普亭的反制。美國支持車臣叛軍,俄國支持喬治亞內部南奧斯梯亞的反叛,叛軍甚至以手棍火箭攻擊喬治亞總統及美國參議員訪問團所坐直升機,這都可看成是美俄間的鬥爭在升高,尤其是,普亭上台後,雖未清算葉爾欽,但對葉爾欽的富豪親信,如第一富翁柯多可斯基(Mikhail Khodorkosky )整肅判刑八年,使得另一富豪貝瑞佐夫斯基(Bris Borezovsky)流亡美國,俄國前總理蓋達(Yegor Gaidar)流亡愛爾蘭。這些流亡者已揚言將以暗殺或政變方式推翻普亭政權,這都促成了二○○六年俄國出現多起不可思議的謀殺案例,如女記者波莉可夫斯卡雅(Ann a Palitkovskaya)被人刺殺,有特務嫌疑的李文連科(AlexanderL itvinenko)中毒身亡;前總理蓋達神秘中毒;此外還有俄國央行副總裁柯茲可夫遇刺身亡,兩名東正教神父也相繼遇害,這似乎都顯示俄國的集權傾向日趨表面化,連帶的整個社會的黑道犯罪也跟著大為猖獗。
  因此,今天的俄國,雖屬「金磚四國」之一,形勢看好,但對外儼然已有反撲之勢,而對內則再集權也似乎開始。葉爾欽任內的胡作非為,造成了俄國的價值真空,在美國的部署下,數千名頂級科學家都去了美國,成為美國軍工產業的新骨幹,俄國文化裡深沉的東正教元素則告蕩然,因而浮現出來的乃是種種不可思議的荒誕,其中包括了富人的囂張,黑道的狂亂,人心的虛無犬儒。就以近年來不時喧騰媒體之上的俄國首富阿布拉莫維奇(RomarAbramovich)為例。此人今年才四十一歲,一九九二年靠賤買國產而富,目前財產達一一○億英鎊,為「富比世」全球排名第十一的富豪,他擁有私人遊艇船隊,最貴的一艘值二億英鎊;他有私人機隊,其中一架波音七六七,還有反飛彈裝置附帶小型潛艇,墜入大海尚可逃生。此人玩名模朱可娃,和妻子的離婚贍養費即達五十五億英鎊。這是不可思議的誇張,而它竟發生在人民生活困窘無比的俄國。最近的英國「經濟學人」指出,俄國由於社福退化,人民因肺病愛滋及營養不良而過高的死亡率迄未結束,但整個國家的對外擴張,對內集權,以及富人的誇張卻已湧現。「經濟學人」遂說:「俄國是個既讓人覺得可憐,但卻也讓人擔心害怕的國家。」
        而這其實就是帝國的特徵,我們說帝國,指的是君權至上,以權力駕御一切,對內壟斷、對外擴張的一種政治表現形式。古羅馬是帝國、拿破侖是帝國、十七世紀開始的俄國彼得大帝則是俄國封建帝國之始,在他任內,俄國相繼併入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一部份波蘭、比薩拉比亞、北高加索。進入十九世紀,追隨這個傳統,又併入芬蘭、外高加索、哈薩克、中亞及帕米爾地區;縱使經過十月革命,這種帝國的本質皆末改變。帝國也會在文化藝術上大放異彩,只是帝國的文化由於過度壓抑,會將一切深刻的東西轉化成救贖的說教和美學形式的耽溺,而失去了對仁愛、和平、包容的追求。
        而今,從彼得大帝開始的俄羅斯帝國,由封建帝國走到共黨帝國,在一九九一年終告結束,但這個舊帝國崩塌迄今,二○○六年似乎已到了一個轉捩點,而出現帝國反撲的跡象。在近代俄國思想人物裡,偉大詩人普希金曾說過:「利用他人的方式,無法種植俄羅斯的糧食。」這代表了俄國內部始終不滅的一種追尋俄羅斯自我的傳統,而要去拒絕彼得大帝以來以西化為擴張動力的帝國特性,只是到了今天,俄羅斯的混亂,國際環境的挑戰,卻似乎又將它推回到帝國復辟之路。從一九八五年弋巴契夫實施改革開放後,過去整整廿年,乃是俄國的崩塌年代。一九九八年俄國詩人彼得羅夫曾呼籲俄國人:
  請賜我這種智慧吧─
  我要重新審視自己
  我要改造自我。
  而這樣的聲音,由於它距離完成仍極遙遠,至今仍在空壙的俄羅斯大地回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桌球運動的未來在哪?

之前看到客家新聞雜誌針對新埔桌訓做的報導:台灣乒未來 裡面很清楚地介紹了新埔桌訓,以及點出不少台灣桌球界的問題 甚至,我覺得這些其實是台灣運動界的共有問題 請先看這兩段影片吧 (如果只想看裡面提到的問題,請直接看第2段; 但我強力建議從第一個影片開始看,因為可以看到葉教練用心帶球隊,還有球員們很認真用心練球的過程)

FW: 以毒攻毒、種痘不得痘──人類戰痘的免疫史 (中)

【文/江漢聲(作者為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如果要說「以毒攻毒」,那麼同樣在十八世紀出現的「順勢療法」(Homeopathy)才是最激烈的一種另類療法。德國的哈內曼(C. FS. Hahnemann)觀察金雞納樹皮發熱,用來治療瘧疾的熱很有效,於是他提出以症狀相似的狀況來治療症狀,像辣椒治療發燒、鴉片治療昏睡症;他說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治療疾病的根本,所以他反對「對抗性」的治療,像以鎮靜劑來治療亢奮,或抗菌劑來殺菌,他的用藥原則是以少量的藥物來加強生命力,使生命力元氣增加,就可以消除症狀。這些藥物如果大量或過量中毒就是病人的病因,所以他把任何酊劑都稀釋成為無害的藥物做各種病的治療。這種療法馬上在歐美廣為流行,甚至有「同源療法」(isopathotherapy)的學派產生,主張直接用疾病的病源來治病,像以淋病膿汁治淋病,口服寄生蟲來治寄生蟲,如此「以毒攻毒」的作法也太荒謬了一些。 中國人最早迎戰天花 其實那時候最毒的傳染病是天花,「以毒攻毒」的理論似乎就是免疫學的靈感,但並沒有人想到用在天花。十八世紀時,天花在歐洲已散佈了至少兩百年,沒人知道它從什麼地方來,只知道它愈來愈普遍,在所有傳染病中,像天花這種容易感染給小孩的最為凶猛,有20%到40%的死亡率。在1719年一次流行中,巴黎就死了1萬4千人,1770年印度死亡人數超過300萬,全歐洲沒有一個國家不受其蹂躪,據估計,十八世紀共奪走歐洲6000萬人的性命。這種病毒感染,會使一個人突然高燒、頭痛、背痛、嘔吐和譫妄,進入緊急狀況,到三、四天後,皮膚出現紅色斑點,幾天後轉變成膿泡。這些膿泡多半出現在臉部眼睛,也會出現在前臂、四肢,如果病人存活下來,幾個星期後膿泡會結痂脫落,但就留下永遠無法消除的疤痕,稱之為天花。在十七、十八世紀間,全倫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帶著天花,而三分之二的盲人是由於天花所引起的。 在東方的中國,似乎更早受到天花的毒害。在古籍《皇帝內經》中並無記載,所以相傳是漢代馬援西征所帶回來的傳染病,在東晉開始流行,稱之為「虜瘡」,隋唐時則稱為「豌豆瘡」。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已有詳細敘述,〈時氣皰瘡候〉中認為這種全身都是的皰瘡,行如登豆,又稱「登豆瘡」,外形紫黑,則毒氣重;到了宋朝才稱為豆瘡,後來改「豆」為「痘」;明朝時天花已經常流行而成為一種常見的疾病。 相當於西方十七世紀的中國明朝末年,中國天花流行的情況據說有